生物质能观察专栏丨解密“垃圾”的绿色重生 探访深圳龙岗能源生态园
解密“垃圾”的绿色重生
中能传媒记者 王睿佳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样一座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生态园居然是垃圾发电厂。
盛夏,北回归线以南,亚热带季风中的水分湿润了焦烤的空气,使深圳的气候热而不燥。雨后清晨,记者驱车穿越龙岗坪地的蜿蜒道路,从长深高速出口缓缓驶出。顷然,一座形似客家围屋的红色大型建筑园区映入眼帘。这里,就是此行探秘的“网红打卡地”——龙岗能源生态园。
能“闻”的烟气 变“邻避”为睦邻共生
“您在这里居住了几年?当时得知这里要建垃圾焚烧发电厂,您和邻居们担忧吗?”
“住了5年多,起初担忧肯定是有的,怕以后这里会成为垃圾填埋厂。虽然工作人员向我们反复解释,但当时没有好的案例,只看到不好的案例,大家真的是如临大敌。”面对记者的提问,园区监督员邱志辉记忆犹新。
“烟气排放是否达标?超标能否及时发现?”记者带着这些困扰居民的问题,在龙岗能源生态园生产安全总监萧苑兵的带领下,走进这片神秘的园区。
“园区配备烟气排放指标实时监测系统,该数据与生态环境部污染源监控中心同步,环保指标一目了然。而社区监督员们,更是24小时在线,用他们的鼻子和眼睛,守护着这片蓝天。”跟随萧苑兵,记者步入厂区内的狭长连廊,透过连廊两侧的落地玻璃窗,一套先进的垃圾处理设备一览无余。
龙岗能源生态园为了充分赢得周边居民的理解支持,打破“邻避效应”,积极邀请周边居民参与监督,从进厂垃圾量到设备运行工况,从环保指标到居民意见收集,每一个环节都向居民敞开大门。
正如作为居民代表的邱志辉所言:“我每天都来园区‘上班’,烟气虽然是无形的,但我们的监督却是有力的。”
深圳在垃圾处理上的努力,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龙岗能源生态园采用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烟气排放标准更是优于国家标准和欧盟标准,严格执行深圳标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萧苑兵介绍道。这套高标准严要求的技术工艺,不仅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和支持,更成为行业内的典范。
如今,再看这座融合了“体育馆活力”与“郊野公园宁静”的垃圾焚烧电厂,已成为集生产办公、科普教育、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绿色旅游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园区。
敢为人先,一直是深植于深圳这座改革之城的动力源泉。
记者了解到,深圳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能环保”)通过在南山、盐田、宝安、龙岗等地建设四座现代化能源生态园,助力深圳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后的全量焚烧处理,有效破解了垃圾处理设施常遭遇的“邻避效应”难题,彻底摆脱了“垃圾围城”,实现了睦邻共生,为超大型城市垃圾治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2021年7月,能源生态园这一创新模式获得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高度认可,作为深圳47条重要改革经验之一向全国推广。
“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和教育、医疗一样,都是民生关注的重点问题。深圳市的垃圾焚烧走过了一条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我国的第一条垃圾焚烧线在深圳,1985年引进的日本三菱公司的焚烧线,每天只有300吨,而如今龙岗能源生态园每天处理能力已达5000吨,日处理能力遥遥领先。烟气排放指标也高于欧盟标准,处于领先地位。”对于龙岗能源生态园的垃圾发电实践,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党委委员、环境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徐期勇认为,“能源生态园把垃圾焚烧的‘邻避’效应变‘邻利’效应,并和周边居民和谐相处,周边居民得到了实惠,是城市环卫工程的一个典范。”
烟气反应塔
“新质”赋能 吞废吐金
“现在大家对园区还有顾虑吗?”
“周边的居民现在不仅打消了顾虑,还尝到了‘甜头’。”邱志辉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甜头”从何而来?
利用科技创新与自然深度融合,龙岗能源生态园生动诠释了以新质生产力高效赋能行业发展的实践。在这里,垃圾经过高科技手段实现了无害化处理,同时转化为清洁的电能。
“占地面积54.2万平方米的龙岗能源生态园自2019年12月建成投产以来,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66万吨,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深能环保总经理焦显峰一路参与见证了园区的成长历程,“当前项目已经推广到全国30多个城市,每天发电量1600万千瓦时,相当于600万城市居民一天的用电量。”
随着“双碳”目标和垃圾分类的深入推进,“变废为电”已然开启飞速发展模式。
据了解,深圳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约3万吨,但通过精细的垃圾分类与高效的资源回收体系,约2万吨的其他生活垃圾被送往末端处理设施,实现了全量焚烧发电的华丽转身,极大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龙岗能源生态园每日肩负起深圳近四分之一生活垃圾的“消化”重任,并在此过程中“吐出”惊人的能源,足以满足坪地街道60%的工业与居民用电需求,展现了绿色能源的强大潜力。
“园区如何做到没有一点儿垃圾异味?”
“垃圾首先通过专用车辆封闭运输至园区,经过严格的称重与计量后,进入卸料大厅将垃圾卸到垃圾池内,垃圾在垃圾池内进行5—7天的发酵预处理,以达到更好的燃烧效果。”萧苑兵介绍,从卸料至垃圾池整个过程中,采用微负压控制臭气外泄,彻底解决了传统垃圾处理中的异味问题。根据生态环境部有关数据,龙岗能源生态园在504家垃圾焚烧企业参与的“2020年烟气减排控制能力评比”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第一。
“在焚烧炉内,生活垃圾历经干燥、燃烧、燃烬三大阶段,无须额外燃料即可实现高效燃烧,烟气温度高达1050摄氏度,远超环保标准,炉渣热灼减率低至3%以下。”透过玻璃窗,记者看到巨型垃圾吊正抓起满满的垃圾投入焚烧炉。垃圾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余热炉产生高温过热蒸汽,高温过热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清洁电能直接并入电网,照亮万家灯火。
如此庞杂的工艺流程是如何操控的?
穿过透明连廊,记者来到园区的“大脑”——“深能环保之核”。在这里,巨幅显示屏做墙,蔚蓝色地空做底,被“数字巨幕”环绕的未来科技感十足。深能环保杨博告诉记者,“生态园依托科技创新,自主研发出WIS系统,实现了建设、运营、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一致化。”通过数字化转型,园区的垃圾处理真正做到了提质增效。
据悉,生态园至今已累计处理生活垃圾约1000万吨,相当于节省了1700万立方米的填埋空间,累计发电50多亿千瓦时,减少燃煤排放二氧化碳240多万吨,为深圳全市落实“双碳”目标作出贡献。值得一提的是,焚烧后产生的炉渣被转化为环保砖材等资源,实现了100%的资源化利用,真正做到“吃干榨尽”,实现了生活垃圾的“绿色重生”。
垃圾吊
工业美学 扬帆出海
乘电梯直达顶楼,才知这座大型钢质建筑的“天花板”上还藏有另一番别样的景致。
在生态园主厂房的平台上,一大片光伏板与绿化带交错布局,被一条长长的环形步道环抱其中,参观者可在这“空中步道”上享受惬意的长跑。
“作为对外开放的园区,生态园每年接待多少游客?”
“生态园自2023年7月开放参观以来,截至目前已完成740余场次、约15000人次的接待工作,其中外事接待40多场次、1000余人次,承办省市级主题活动10余次,获得来访者及主办方高度评价,生态园不仅实现了‘与自然为邻,与居民为伴’美好愿景,同时也成为深圳外事办对外接待的项目之一,生态园在‘一带一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向国际社会输出深圳方案、深能品牌。”萧苑兵说道。
在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龙岗能源生态园以前瞻性的视角,将建筑艺术、城市美学与先进的工业技术深度融合,赋予了传统垃圾处理厂全新的生命。昔日人人避之不及的“工业巨兽”,已蜕变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建筑,引领着绿色发展的新风尚。
“我们聘请了丹麦一家全球闻名的设计团队进行园区的整体设计,巧妙地将客家围屋的传统建筑智慧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以独特的圆形钢结构打破传统垃圾发电厂的刻板印象,总用钢量达到12万吨,与国家体育场‘鸟巢’相当。其建筑立面不仅体现了环保理念,更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能量的永续。这种设计不仅在国内开创了特大型综合主厂房透空围护结构的先河,更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誉。”谈到园区的设计理念,萧苑兵不无自豪。
据记者了解,龙岗能源生态园不仅收获了“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中国钢结构金奖”等众多国内重量级奖项,还成功入选《国家重大工程档案(能源卷)》,并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2023年,它荣幸地被耶鲁大学出版的《About Architecture(关于建筑学)》一书收录,与悉尼歌剧院、中央电视台东方之门等世界级建筑并肩,成为全球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同年,它还荣获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OP28大会“中国角”深圳专场的十佳绿色低碳案例,进一步彰显了其在全球绿色发展中的引领地位。
如今,龙岗能源生态园已然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在这里,记者坐在由垃圾转化而来的清洁电力所驱动的咖啡馆中,品尝着香浓的咖啡,欣赏着周围的美景,完全感受不到传统垃圾处理厂的异味与喧嚣。这种别具一格的都市风情,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更让人们在享受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同时,深刻体会到绿色发展的无限魅力。
建一座工厂,还一个公园。
龙岗能源生态园的现代化绿色转型实践,以全新的姿态诠释着工业美学的真谛,在引领城市发展重要公共建筑新风尚的同时,成功破题“垃圾围城”困局,先行探路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垃圾处理经验模式,在获得全国范围内的认可和推广之后,已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光彩,为人类城市文明的进步贡献着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