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规总院张俊春:燃煤机组掺烧生物质前景展望
5月29-30日,我会将在江苏无锡组织召开“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低成本改造及运营专题研讨会”。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火电处副处长张俊春将出席研讨会,并发表题为“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下耦合生物质发电发展展望”的主题演讲。
演讲将结合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的《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有关要求,从政策、技术、经济等方面研判交流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的发展前景。

Biomass Energy
研讨嘉宾
(持续更新中)
议题1: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下耦合生物质发电发展展望

张俊春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火电处副处长、正高级工程师
正高级工程师、博士。长期从事火电产业政策研究、前沿技术研究、技术评估咨询等工作,深度参与新一代煤电、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等国家产业政策研究及行业发展研究20余项,参与630℃、650℃、超超临界流化床、燃机国产化等多个国家电力示范项目的技术评估咨询,曾获中国电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多项行业奖励及荣誉。

王永亮
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特聘首席专家
1988年华中科技大学动力工程系毕业,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曾任中国能建华北电力设计院设计总工程师,国家电网华北电力集团公司规划部设计处处长,京能集团原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长期从事能源电力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项目运营等工作,具有丰富的能源电力专业知识和大型企业管理经验。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了京能集团北京太阳宫燃气热电奥运配套项目、京桥热电、京西热电、京能五间房高效超超临界褐煤发电项目、京能京张奥运风电项目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其中太阳宫热电项目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京西热电获得国家优质工程特等奖;京桥热电、五间房褐煤发电项目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在京张奥运风电项目上主导研发实施了高寒地区混塔、风光同塔、风电数字孪生等十余项技术创新,首次获得百万千瓦级陆基风电金奖,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为实现绿色零碳冬奥做出了重要贡献。
议题3:因地制宜选择生物质耦合技术路径—燃煤低碳化发展战略分析

王学斌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级青年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博士后。担任SCI期刊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副主编、《洁净煤技术》编委、《煤炭学报》青年编委、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青年通讯专家。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100余篇,入选Elsevier-斯坦福大学全球2%顶尖科学家“终身影响力”榜单,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和荣誉5项。完成国内首个300MW以上火电机组直接耦合生物质示范项目和首个生活垃圾无氧热解碳化耦合煤粉电站锅炉工业化试验。
议题 4:燃煤耦合生物质改造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本次演讲将基于工程实践经验,探讨耦合掺烧方式的科学选择方法。并针对不同工况,着重剖析成本结构,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同时针对生物质燃料的选择标准及对锅炉运行的影响,提供具有实操性的建议。旨在助力企业提升规划与落地效率,大幅降低试错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运营稳定性的双重提升。

王忠东
上海电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市场部长
曾任百万电厂生产调度主任,热电联产电厂经营副总,环保公司销售副总,高级工程师。
议题5:生物质耦合燃煤发电技术对机组影响及关键设备兼容性解决思路
针对生物质耦合燃煤发电机组不同技术路线,进行了理论研究,对燃煤机组掺烧生物质后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了影响掺烧效果的关键因素;同时,对生物质耦合掺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选型与兼容性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

周凌宇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锅炉设备及环保事业部,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技术、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术以及火电机组节能减排与升级改造技术。自工作以来,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中文核心6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海外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3项,主持立项行业标准1项。作为专业技术负责人,负责和参与相关项目100余项。荣获华能集团与热工院多项科技进步奖。
议题 6:生物质掺烧锅炉的智能调控技术
生物质掺烧锅炉,由于生物质的异质性和不连续供应,经常断料堵料,需要频繁调节给煤量使炉膛氧量稳定。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完成全国首个生物质掺烧智能调控项目 —— 湖州织里长和 ADMC 热电智能调控系统的交付。全应科技破解了生物质燃料高波动性带来的控制难题,以氧量稳定率提升 80%、氮氧化物达标率 95%、能效利用率提升 1.26% 的优异成绩,为生物质掺烧热电企业智能化变革树立新标杆。本演讲将介绍以氧量稳定控制为核心的整个智 能调控系统。
黄 波
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算法专家
华东理工大学热能工程博士,前阿里云工业智能制造团队高级算法工程师。10年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和算法研发经验。
议题7:生物质燃料供应和消纳体系的理念、误区及方向性选择
生物质燃料供应的保障性和稳定性是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永久性难题。必须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坚持属地化原则,坚持锅炉匹配适应原则,坚持动态调整原则,充分考虑安全环保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

刘建岭
国能上蔡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
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资深项目总经理,早期在火电企业工作,2008年后加入国能生物,从事生物质发电行业。2016年至今先后在国能长岭公司和国能上蔡公司担任主要负责人,有近20年的生物质发电从业经历,尤其对生物质发电燃料收购、加工、储存、运输、制备体系全过程成本控制和生物质燃料上给料系统对燃料的适应性改造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从业经历。
议题8:燃煤机组掺烧生物质的碳配额误区和碳资产实现
掺烧生物质是满足电力脱碳的战略需求。生物质资源是有限的可再生资源,从热值成本考虑,生物质和燃煤没有竞争力。其经济可行性取决于碳定价机制,生物质替代燃煤降低碳排放形成了碳资产。演讲将从碳定价机制分析燃煤机组掺烧生物质的碳资产价值实现路径。

刘 锋
北京联合优发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大学。40年专注于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碳资产管理。有多年设计院、研究所及跨国公司任职经历,历任多家热电公司总经理,领导建设正定县热电厂国家级减污降碳示范项目。2004年创办联合优发,领衔开发了我国生物质能源领域多个标志性生物质领域CDM项目,成功开发数百项碳减排项目。2013在徐州建设我国首个“生物质燃料与光伏一体化” 生态能源基地。担任国内外多家企业能效与碳管理顾问,拥有专利技术50余项,参与多项标准/方法学编制,任中国沼气学会理事、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理事等社会职务。
议题 9:五大标杆案例实战攻略专题
案例一:生物质耦合发电关键技术与负碳路径分析
主要介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的国家重点专项“煤与生物质耦合发电技术”项目进展情况,包括项目背景、总体思路、项目目标及指标等,主要关键技术研发、中试及应用示范,并对直接耦合及间接耦合发电技术路线进行比较分析。

陈汉平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工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与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二级教授、博导,华中卓越学者首席教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煤和生物质等固体燃料热化学高效转化与高值化综合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应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获授权发明专利80余件,出版教材专著6部,发表SCI论文300余篇。
案例二:国外典型耦合案例对国内电厂的实践借鉴介绍欧洲及国内煤粉炉掺烧生物质各种技术路线的十余个典型项目,包括关键技术、工艺路线、生物质燃料设计等,为电厂的改造决策和项目运营提供参考。

潘学富
北京格林奔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Greenbank Group UK英国格林奔科集团中国区首席代表、四川省节能协会生物能源专家、EESIA特聘专家。2010年以来从事生物质发电及耦合发电,在国内率先提出生物能源的“种收制储运用”全产业链理念,翻译和整理有《全球燃煤电厂生物质耦合发电介绍》、《欧洲典型生物质耦合发电案例》、《生物质耦合发电技术路线》、《生物质耦合发电的技术经济分析》、《Drax电厂运营》等多篇文章。
案例三: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项目的技改落地与运营实战

张 伟
无锡友联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
专注于生物质耦合发电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主持实施多个生物质耦合发电技改项目。
案例四:生物质气化耦合燃煤发电技术分析及典型案例分享
生物质与大型燃煤锅炉耦合发电技术通过将生物质原料气化后与燃煤系统协同运行,可显著提升生物质发电效率并降低碳排放。其中,生物质气化耦合间接发电方式因其灵活性与兼容性优势,已成为当前主流应用模式。该技术适用于华电科工总承包建设的华电襄阳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项目,该项目是国内首个生物质混合原料热解气化耦合燃煤锅炉发电项目,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3年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将本项目列为火电机组节能降碳典型案例。
目前正在进行华电襄阳生物质气化耦合二期发电项目建设,该项目年处理生物质燃料5.5万吨,按热值计算相当于标准煤量约1.95万吨,年供电量为6606×104 kwh。

马宗虎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生物质能分公司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从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及工程设计工作15余年。担任国家重点计划及华电集团课题技术负责人,先后完成了有机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研究、生物质气化与燃煤电厂耦合技术研究、规模沼气提质生物天然气技术研究和生物燃气制绿氢绿甲醇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科技攻关。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各1项,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2项。获得全国优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和中国电力优秀青年工程师等荣誉。参编国标、行标及团体标准5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专利100余项。
案例五:燃煤机组掺烧过程中生物质制粉关键技术和应用
报告将围绕我国燃煤机组耦合掺烧生物质,介绍生物质直接掺烧制粉耦合的典型实践案例,指出目前生物质制粉直掺过程亟需解决的问题,并重点介绍我司在大唐淮北电厂参与合作实施生物质制粉直掺的工程案例和经验。

胡中发
苏州大学副教授、江苏杰森一无锡杰钛机械技术总监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硕士、博士,丹麦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固体燃料清洁高效燃烧、固体废弃物热转化利用、退役新能源组件资源化回收利用和工业过程节能降碳技术等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和企业合作课题等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Biomass Energy
部分参会机构及企业
Biomass Energy
会议地点
无锡梁鸿湿地丽笙度假酒店


Biomass Energy
会议日程
2025年5月28-30日
Biomass Energy
参会人员
行业主管部门、燃煤耦合生物质能领域专家、火电行业专家和企业、燃煤和生物质锅炉制造、改造和上下游配套设备制造企业、生物质原料预处理企业、收储运企业、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行业协会等相关机构。
Biomass Energy
收费标准
1、收费标准:3580 元/人。包含:会议期间免费提供自助午餐及晚宴餐叙;5月30日项目参观活动。
2、会员企业参会享受会员权益,详情请咨询会务人员。
Biomass Energy
付款方式
公对公支付请将“参会回执.docx”及“付费凭证(截图)”发送至邮箱(swznhz@126.com)。个人支付请点击下方小程序填入信息并付费即可。
1、公对公支付
账户名称: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
账 号:333766455526
开户行:中国银行月坛支行
2、个人支付(点击下方小程序)
Biomass Energy
其他
Biomass Energy
联系方式
Biomass Energy
参观项目介绍


Biomass Energy
往届回顾
• 往期精彩

为提高行业呼声,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研讨会同期邀请央媒、官媒、行业等权威媒体与会支持,提供采风采访、品牌宣传、技术推广等服务,形成图文、视频等融媒体报道,为企事业单位发展锦上添花。





• 企业推广
为大力推动行业发展,为企业提供交流合作平台,系列研讨会同期为与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展示平台和交流机会,包括但不限于企业产品及形象展示、供需对接、商务撮合等,为企业提供技术、装备、案例、投融资等全方位咨询服务,助力生物质能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