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3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至今时光变迁,环境院的发展可以说是市容环卫行业发展的缩影。下面小编将分三个篇章介绍“图说上海环境院”。
1983年12月26日,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环境院前身、国内最早从事市容环境卫生科研的专业机构之一——上海市环境卫生设计科研所应运而生。三名工程师和几名助工是初创时的全部技术班底。为解决技术人员极度匮乏的难题,单位陆续从国内军工、机械、航天系统等大型科研机构引进一批资深专家,并积极吸纳应届大专院校毕业生,逐步构建了一支行业内较有影响的科研技术团队。
1994年,单位办公地址从黄浦区厦门路180号搬迁至徐汇区石龙路345弄11号。1997年,单位更名为“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后,在行业内率先开始“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探索试点。面对“差额拨款”带来的巨大压力,环境院大胆打破“大锅饭”旱涝保收的分配机制,对专业部门试行内部独立核算的“经济目标承包责任制”。
面对几乎一片空白的行业困境,环境院大胆探索,在行业基础数据调查、环卫规划、机械化作业装备等方面完成了若干业内开创性工作,承担了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重点工程项目,对处于萌芽期的我国市容环境卫生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开拓性作用。
与其它新兴行业一样,“基础薄弱、规范缺失、管理粗放”的瓶颈难题严重制约了市容环境卫生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2001年建设部决定成立“建设部城镇环境卫生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并将这一光荣使命赋予环境院。事实证明,这一重大举措不仅直接推动了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驶入快车道,而且对促进行业快速发展、并由此催生之后行业“黄金发展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
2002年,改革进入深水区,作为上海第一批机构改革试点、行业首个(且目前唯一)科研机构全面市场化改革单位,“打破铁饭碗”的改革让员工面临着人生重大且艰难的选择。广大员工顾全大局,确保了单位改制工作顺利完成。改制后的环境院在年轻技术人员严重流失、资质缺乏(仅有建筑设计丙级资质)、资金短缺的困境下,艰难地启航了。
为适应市场化需要,解决企业生存问题,环境院群策群力、大刀阔斧地进行了首次重大转型——从“以科研及机械装备设计为主转向工程咨询设计”。为配合业务转型,原来的专业部门经数次拆分重组后,组建了环境工程所、环境卫生规划所、环境卫生监测中心三个专业部门,并于2005年取得了“工程设计甲级(市政公用行业(环境卫生))”证书和监测计量认证证书、2011年取得规划专项乙级证书。
环境院化改革压力为发展动力,主动把握行业起步发展的契机,参与并完成了一系列行业首创性示范项目——首个全国性环卫行业规划、国内首批千吨级垃圾焚烧厂、首个环卫行业特许经营项目、首座花园式半地下垃圾转运站、首个市场化垃圾焚烧厂特许经营项目、首个具有示范性的“静脉产业园”等,推进了以“卫生填埋替代简易填埋”进程、播下了焚烧技术应用的火种、拉开了“静脉产业园”模式推广的序幕、引领了垃圾转运方式从“散装向集装化、封闭化”转型、促进了以“机械化替代人工”的环卫装备升级、助推了行业改革和市场化进程。
2002年12月,建设部出台《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为顺应行业发展趋势,2004年,环境院作为发起单位之一,与上海振环实业总公司、上海市废弃物处置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共同组建了行业首家市场化集团公司——上海环境集团,这是国内首家业务覆盖咨询设计、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的产业集团,是国内环卫作业市场化、专业化进程的标志性事件。2006年,根据国资改革需要,上海环境集团资产整体从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划转并入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
2008年,环境院敏锐地意识到行业发展“黄金期”即将到来,主动进行了第二次重大转型——“从咨询设计向产业化方向延伸”,之后,陆续组建了若干新兴业务专业部门,全力拓展全国市场,成为国内唯一具备焚烧线成套设备供货及服务能力的设计单位、业内首家拓展渗滤液专项运营的科研机构,开业内土壤修复业务之先河、开创性推进“第三方运营监管”产业化进程、创新性闯出了一条“一站式、全过程、全方位”技术集成服务发展道路,在助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步成长为国内领先的技术集成服务商,致力打造“中国固废专家”品牌。
2017年,环境院母公司——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重大无先例”方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独立上市,这是行业内首家通过转制改革、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股份制企业。2018年,环境院将两个业务部门分别孵化成两家子公司,同年,与其它科研单位共同组建上海城投研究总院。
服务国家战略——胸怀拳拳报国之心,发挥领先技术优势,环境院积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承担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东线)、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上海世博会、中国(上海)自贸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有关重要项目百余项,展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引领行业发展——环境院肩负“国标、行标、地标(上海)、团标”技术归口管理多重重任,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基本构建了比较完整、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出版了多部行业首创性的技术专著,搭建了多个行业技术平台,多次主办行业前沿技术交流,发布权威性行业发展报告;院内一批行业专家积极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行业技术指导、咨询、考核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引领行业“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展方向。
建功重点工程——在浦东东海之滨,代表未来固废综合处置及资源化方向、全球最大规模的“老港生态环保基地”示范性日益彰显,环境院作为主要技术支撑单位,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了这座上海固废处置百年保障基地的科研、规划、咨询、设计、建设、运营及监测。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引领“新时尚”,环境院作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提供了立法研究、方案编制、技术咨询、第三方考核等全过程技术服务。在积极参与上海市“五大新城”建设中,依托建立中心实验室和自动监测站、环保咨询团队入驻式服务,环境院在国内首创性地开拓了区域性“政府环保管家”综合服务模式,为临港新片区提供包括环境监测、决策管理、督查核查、信息化建设等在内的九项技术支持服务。
支撑产业集团——借助国内领先的产业集团——上海环境集团谋发展的同时,环境院也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人才高地、新兴业务培育”的核心作用,助推产业集团扬帆远航。
拓展全国市场——环境院以“中国固废专家”为使命,立足上海、服务全国,业务覆盖全国30个省市200余座城市,成为国内领先的固废技术集成服务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科技强院——秉承“科技强院”发展思路,环境院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科技部固废重大专项等数百项国家及上海市级重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在一些重大项目中得到成功转化应用,多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及上海市级科技奖励,取得了近百项国家专利。近年来,环境院聚焦“三种创新模式”,加大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通过外部争取和自筹经费,研发投入逾1.5亿元,成果转化新增产值约10亿元。2012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人才立院——环境院从初创时三名工程师起家,到今天拥有以数十名行业专家及近百名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博士及博士后为骨干的国内一流人才队伍,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涌现出数十名国家及上海市劳模、标兵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环境院为行业培养了大量高端人才,他们是活跃在行业各重要岗位的佼佼者,有的创建了创新型企业。为弘扬“人才立院”发展理念,环境院将12月26日设立为“环境院人才日”。
产业兴院——环境院始终坚持“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战略,通过“连点成链”(由设计咨询向产业链纵深延伸)、“以点带面”(由固废领域向大环境拓展)、“内外兼修”(系统内项目和市场拓展并重)、多管齐下,打造了2008年以后企业发展的“黄金期”,利润从2008年七十余万增长到2018年七千余万,成长为国内领先的固废“一站式、全过程、全方位”技术集成服务商。
展望
市容环境卫生行业从改革开放初期技术低下、管理粗放、基础薄弱、劳动力密集,一步步成长为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管理现代化、拥有万亿级市场规模的现代服务业,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主力军。环境院是行业发展的亲历者,也是行业早期探索的开拓者、改革创新的推动者、技术进步的引领者。环境院的发展史是行业发展史的缩影,是改革开放历史大潮中的一朵浪花。面对“十四五”的机遇和挑战,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将坚守“团结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提升“中国固废专家”品牌效应,致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技术平台型高科技企业。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2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