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电厂科普① | 基本概念和国内现状

 

虚拟电厂是一种通过信息技术聚合分布式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电源管理系统

1997 年 Shimon Awerbuch 博士在其著作《虚拟公共设施:新兴产业的描述、技术及竞争力》中首次提出“虚拟电厂”(VirtualPowerPlant,VPP)这一术语,并将其定义为:独立且以市场为驱动的实体之间的一种灵活合作,这些实体不必拥有相应的资产而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其所需要的高效电能服务。

 据钟永洁等发表的《虚拟电厂基础特征内涵与发展现状概述》一文,虚拟电厂不是一个真实的物理电厂,但起到了电厂的作用:发出电能,参与能量市场;通过调节功率来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调峰、调频等。VPP 是一种通过先进信息通信和监测控制技术,聚合优化海量分布式新能源、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作为一个特殊电厂参与电网运行和电力市场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对外表现为一个可控电源。它既可作为“正电厂”向系统供电,又可作为“负电厂”通过负荷侧响应以配合系统填谷。

虚拟电厂的核心是资源“聚合”和平台“通信”

 

 

虚拟电厂按照发展阶段,可划分为合约型、市场型和自主型三大类

合约型(邀约型)阶段为虚拟电厂初始阶段,通过专项资金、特定合同、激励政策引导聚合商参与,完成邀约、响应和激励流程。在不同牵头单位和市场的驱动下,虚拟电厂的组织方式将逐步从邀约型转变为市场型,在市场型阶段主体通过参与电能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获得收益。自主型阶段是高级发展阶段,将能实现跨空间自主调度,既包含可调负荷、储能和分布式能源等基础资源,也包含由这些基础资源整合而成的微网、局域能源互联网。

虚拟电厂在国内多点开花

国内虚拟电厂仍处于概念验证和试点示范阶段,以合约型为主。

广州市 2021 年 6 月发布的《广州市虚拟电厂实施细则》,补贴支持“虚拟电厂”发展。

首个省级“虚拟电厂”方案落地,2022 年 6 月 23 日,山西省能源局发布《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营管理实施方案》国内首份省级虚拟电厂运营管理文件。

预计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9.2亿度,负荷15.7亿千瓦,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10.3亿度,负荷17.7.7亿千瓦在全国构建不少于最大负荷 5%的可调节负荷资源库,预计到 2025 年,需构建可调负荷资源库约 7850 万千瓦;到 2030 年底,由于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需构建的可调负荷资源响应能力提高,按 6%计算届时资源库容量约为 10620 万千瓦。
考虑项目可行性,投资成本预计 1000 元/千瓦
 
来源:新能源们

 

创建时间:2023-02-16 09:54
< 返回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虚拟电厂科普① | 基本概念和国内现状